从整治问题“小井盖”看南昌高位推动构建“大城管”格局

发表时间: 2024-02-13 11:37:36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下载app

  遍布城市各个区域的窨井,联系起了水、电、气、通讯、照明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要素,而窨井上的小小的窨井盖,不仅关系到老百姓“脚底下的安全”,也是城市治理水平的直接体现。

  自7月1日起,南昌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再次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城市道路窨井盖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已启动整治道路13条,更换“一体化”井盖104个。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19条样板路段的整治。到今年年底前,南昌将通过边查边改,逐步推广防沉降、防噪音的新型“一体化”窨井盖,初步解决城市机动车道上井盖缺失、破损、弹跳、下沉、凸起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南昌市约有52.79万个窨井盖,因井与井盖配合不稳固、设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各类窨井盖出现缺失、破损、松动以及塌陷、下沉、凸起等问题。一方面,因井盖弹起导致车轮卡陷、“窨井伤人”事件屡有发生,给车辆及行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有些窨井盖与路面高度相差过大,车子碾过不仅伴随强烈颠簸,还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噪音污染。

  之所以井盖出现各类问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交织。首先,产权单位众多。南昌市井盖基数大、分布广,且责任主体众多,既涉及通信类的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单位,又涉及市政类的供水、供电、路灯、燃气、交管等共计10多家不同的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管理所只负责辖区窨井盖的日常巡查工作,察觉缺陷后,通知产权单位维修处理。由于缺乏统一健全的日常维护检修机制,对窨井盖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拒不维修的行为怎么样处理,还没有相关规定,有的单位接到通知后会立即派人维修,但有的单位积极性不高,导致问题一拖再拖。另外,部分窨井属于弱电共用,一个窨井涉及好几家单位的线缆,井盖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后,相关单位会互相推诿扯皮。

  其次,标准规格不统一。南昌市的窨井盖在材料和形状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各个产权单位通过你自己的需求设计制造,存在规格不一、尺寸繁多、材质不同等情况。从形状上看,既有圆形、菱形的,也有长方形、正方形的;从材质上看,有的是水泥材质,有的是铸铁材质。缺乏统一的标准,增加了维修管理的操作难度。

  据市城管执法局运行监测科科长陈婷介绍,井盖修东西的人解决井盖维修问题,通常是采用垫胶条等办法,然而胶条是消耗品,经过车轮长时间的碾轧后会有磨损,由此产生异响,治标不治本。

  再次,规划布局不合理。在过去城市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应有的科学规划和整体考虑,不同单位沟通衔接不够,导致部分道路反复开挖,导致窨井盖造成破坏。

  “窨井盖之所以难管理,是因为井盖产权单位众多。其中,归口城市管理部门的只有污水、雨水和路灯井盖,其余的都由相关单位分别管理。以前产权单位各自为政,自己设计、施工、维修,所以井盖材质、形状各不相同。且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以后,有些责任单位敷衍整改甚至拖延推诿,导致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市井盖办主任、市城管执法局四级调研员彭小林说。

  民生无小事。为解群众急难愁盼,南昌市委、市政府将窨井盖专项整治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成立南昌市井盖办公室,由市城管执法局牵头负责,选取阳明路、北京东路、站前路等19条城市主要道路开展样板段井盖整治工作,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将在全市推广。截至记者发稿时,南昌各属地政府(管委会、管理局)正快速推进样板段整治和集中整治的排查摸底、精准报备、现场核查、建立台账,做到整改一条验收一条,验收一条销号一条,目前2.7万个井盖破损、异响、下沉问题已得到一定效果缓解。

  南昌市政府明确,专项整治行动由各城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统筹辖区内机动车道上井盖整治工作,各城区协调产权单位采取统一委托城区整治或按产权类别各自分头整治的方式实施。按照“谁家的井盖谁负责”原则,各区井盖整治工作牵头单位组织各产权单位,对辖区各类市政井盖总量以及存在的破损、缺失、松动、塌陷等安全风险隐患问题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确保全覆盖、无盲点,重点检查井盖缺失、异响、松动、破损与路面不平齐等情况,并对摸排发现的问题登记造册汇总。

  窨井盖整治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南昌市井盖办公室要求市属市政及排水设施巡查部门,加大对辖区41条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井盖的日常巡查力度,对巡查中发现的病害井盖现场拍照转给管护单位做维修和更换,对权属范围外的病害井盖及时通知产权部门做维修和更换。

  此次问题井盖整治行动,并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小修小补”,而是从根源上进行起底整治。南昌市政府办公室6月9日发布城市道路窨井盖整治标准:用于病害整治的井盖须使用“一体化”井盖,印有城市形象“飞阁流丹”标识,并注明其产权管理单位、窨井性质等,整改后井具井盖与路面平顺连接,高度差应控制在0.5厘米以内。

  日前,记者在国泰路看到,印有“飞阁流丹”LOGO的“一体化”井盖正在进行“一条龙”施工安装。井盖采用球墨铸铁材料,周边增设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长方形裙边与井盖融为一体,配套使用井圈、插销、嵌入式橡胶条等部件。安装现场,实施工程人员按照打孔、安装挂钩、挂网等工序有序加装防坠网,每完成一个工序都进行亲身试踩检验,保证安装牢固。同时,井盖上不仅标明了井盖用途和产权单位,还印有自己的“身份证号码”:EN124、E600……这为未来南昌井盖数字化管理做好了前期准备。

  “‘一体化’井盖由我局和下属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所研发,并于2022年2月22日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实践出真知,灵感来源于日常井盖维修,水泥和球墨铸铁在一起浇筑,井盖常规使用的寿命会延长很多。我们找到厂家制作样品,先在青山湖大道和南京西路使用一年,效果不错。井盖结构密实,车辆碾压不会产生噪音。传统的井盖需要15天的养生期才能通车,现在‘一体化’井盖从安装到沥青浇筑,2小时即可通车,快速缩短了施工工期,有效地解决了交通限制和扰民问题。”青山湖区城管执法局局长成钦龙表示。

  窨井盖的整治并非突击战、运动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7月南昌样板段窨井盖整治行动结束后,将转入常态化长效管理阶段。

  对于南昌新、改、扩建道路,南昌市出台《南昌市城市家具建设指引》,完全解决井盖材质规格不一、建设标准不一等问题。为了落实标准,南昌市正在推进建立“大城管”协同机制,管理前置源头介入,实现井盖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雨污水管网改造过程中井盖整治统一使用可调式井盖;其他分布在绿地、小区、人行道、公园广场等的井盖继续做好日常整治。重点强化城市道路机动道上井盖的日常巡查管养和维护,对现有问题井盖,按照“发现一例,整改一例”原则整改到位。逐步推广应用“一体化”井盖,更换存量老旧铸铁或钢筋混凝土井盖。

  “以前晚上临街马路车经过窨井盖噪音大,吵得大家晚上都睡不好觉。现在更换后,烦人的噪音没有了,‘静音’井盖让我睡眠质量都提高了。”家住国泰路周边小区居民李梅说。

  记者从南昌市井盖办公室了解到,通过整治,南昌市将在今年年底着力解决城市机动车道上井盖缺失、异响、破损、弹跳、下沉、凸起等病害问题,逐步推广防沉降、防噪音的新型“一体化”井盖,全面消除检查井与井盖配合不稳固、制式不统一、出现安全风险隐患等问题;建立健全井盖设施巡查和维护长效机制,确保井盖设施坚固、平整、安全、美观。

  宜居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整治“小井盖”,只是南昌高位推进逐步整合汇聚“大城管”资源构建“大城管”格局,下“绣花功夫”守护“大民生”的亮点之一。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一年来,南昌市城市管理部门围绕建设高颜值城市,持续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以“绣花功夫”致力构建“大城管”格局。背街小巷补亮增亮,城市桥梁、快速路安装声屏障,“智慧公厕”建设……一项项民生实事,推动了南昌城市有机更新,南昌城管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处“落针”,于细微之处见城市颜值提升。

  南昌市老城区背街小巷纵横交织,开放式小区、居民楼道情况复杂,虽然每年都新增设路灯,但“有路无灯,有灯无电”的现象任旧存在。小小路灯不仅必然的联系到城市形象,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夜间出行安全。

  今年以来,南昌实施背街小巷增亮补亮工程,南昌市城管执法局及时对全市城市背街小巷、开放式小区、居民楼道夜间照明现状调研进行查漏补缺,将增亮补亮作为一项利民、便民、惠民工程来抓。制定《南昌市城市背街小巷和楼道增亮补亮工作方案》,计划在2022年完成背街小巷增亮补亮任务161条、楼道灯安装任务1万盏。截至7月5日,全市已完成背街小巷增亮补亮安装工作57条,正在施工43条;楼道灯安装已完成6929盏。“巷子里有路灯了,晚上走路再也不怕磕着了。”青山湖区京东小区居民王晨说。

  针对背街小巷和楼道已安装照明设施,但未解决电费来源的,由县区、街道(乡镇)核算设施量,弥补管养养护经费,确保有灯亮灯。同时,各县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采用LED节能光源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实施背街小巷和楼道照明设施升级改造及一次性安装太阳能路灯,进一步节省电力资源。同时,南昌市还积极探索路灯管护作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开放式社区准物业管理模式,通过增加灯杆广告等方式,弥补背街小巷和楼道照明设施管护经费不足问题,解决长效管护难题。

  随着南昌市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城市道路桥梁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车辆产生的噪音也给道路周边小区居民带来了困扰。如何“还静于民”,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对此,南昌市环境整治八大行动办公室印发《2022年南昌市部分城市桥梁、快速路声屏障安装工作方案》,明确城市桥梁、快速路声屏障安装工作“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实际行动降低车辆行驶造成的噪声污染,改善周边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听说今年桥上会加声屏障,噪音会减少很多,孩子也更能集中精力学习了。”英雄大桥光明社区居民李红说。

  南昌市城管执法局设施建设科科长陈日峰介绍:“之前我们聘请专业方面技术单位对23处城市桥梁、快速路点位进行了环境噪声检测,除部分噪声达标无需安装声屏障的,还有16处城市桥梁、快速路点位需安装声屏障,其中由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负责实施15处、红谷滩区负责实施1处。声屏障工作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辆行驶带来的噪音,给附近的居民提供一个安静、良好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南昌市城市管理部门从群众需求出发,积极优化公厕布局、提升公厕管理上的水准,全市已有共用环卫公厕1360座,市区“10分钟如厕圈”初步形成。同时,积极融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大力推广使用“智慧公厕”,破解传统公厕异味控制、节水节能、人性化服务等方面问题,实现了对公厕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公厕日常管理维护效率。不仅如此,智慧公厕的“红外感应器”“气体检测仪”“人脸识别和二维码厕纸机”等功能还为市民如厕带来了更多便捷;“潮汐厕位”应用则可随时根据人流量变化,在高峰期对卫生间进行扩容,以满足市民的如厕需求,减少排队长、如厕难的问题;“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细节之处,更是彰显了温暖周到的人文关怀。此外,南昌市城管部门还开发了“南昌公厕导视”APP及相关的小程序,市民及游客可通过手机快速查找就近厕所,掌握具置、开放时间、蹲位数量等信息,还可以对厕所状况做评价,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群众的如厕需求。“现在来南昌旅游,公共设施完善,体验感慢慢的变好了!”人民公园东门二七北路周边居民陈伟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南昌市城管执法局以大城管理念推动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完善各项机制,着力构建包括城管综合执法、市容保洁、园林绿化、排水排污、公园广场、道路景观照明及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多个领域的“大城管”工作机制。同时,推动城市管理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从单项整治向综合治理转变,在宏观维度让城市运转更加良好有序,在微观层面不断的提高人民的居住感受,推动“英雄城”整体形象和功能品质的提升。 (史春来 南昌日报记者 万晓霞 /文 喻云亮/图)



相关产品